程序员最重要的一课,没有地方学的

在国内互联网混,一开始是拼了命想往大厂卷想获得一个好履历;
后面发现么,好像方向不太对,几次获得offer,但也阴差阳错被鸽了几次;后续虽然进了某家大厂,但是总是还有被大厂鸽了以后几个月没有工作的危机感。
这些年也看过不少书,关注不少社会新闻,以及归根溯源去了解祖师爷们怎们编程的,以下一点鄙人的粗浅理解:程序猿的高工资一方面来源于资本泡沫,一方面是大洋彼岸类似GNU Linux和开源运动给这个群体赋予了权利我们沾了光。
仅就我以上个人的认知而言,第1点资本泡沫我无法理解他啥时候爆掉,这种是命运交在别人手里,我自我定位是哪怕我已经30了但还是不太放心把命运交给大厂,更何况我有那些被鸽的前车之鉴,而且进一步思考这些大厂干的勾当从社会角度未必是对大家有益的;第2点来说,国内职场卷和同事间不加班就不好意思的羞耻文化是普遍存在的,你很难像国外程序猿那样去搞事情来维护自己利益,显然相对理性的角度是别对老板和公司抱太多忠诚,硬刚特别容易吃亏那就百炼钢化绕指柔去打太极发展个人职业生涯路径。
基于这些思考吧,鄙人这几年也在逐渐准备想去基于自己技术人出身,去了解业务赚钱的来龙去脉,拓展做一些自己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
反正生命在于折腾,折腾下去技多不压身,如果折腾得好自己未来发展和个人生活也相对更自由,如果折腾得不咋样未来作为老油条混也还是能混下去。
祝up新年快乐,狂暴和谎言的2022永别了,2023在新的年岁里大家都要更加坚强。

另外具体提一下我的个人技术发展路径,刚毕业的时候是开发,后面去做了类似测试开发的岗位(当然这个岗位直到近几年才被明确作为一个噱头工种拎出来),但实际上有点像全干工程师,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干着干着很容易干成各部门比较难以替代的粘合剂,公司自有系统工具,通用迭代发布前的测试,云服务底层的一些深度性能测试,还有一些AB测试数据分析等等。
其实实践中发现一些仅为个人观点的思考:
1.如果跟着技术思路去拓展自己技能树,跟热点技术学习,这些热点技术不一定在公司业务里能用到,这种情况经常可能发生:比如我这一年学了很多,但年终一看其实这技术啥也没帮助到我;
2.根据公司业务去补充自己没接触的技能,又未必能把这个技术线座位未来换工作时的职场通用流行技术;
3. 就算是业内在用又跟业务很契合的技术,也很有可能是跟云服务平台深度绑定的一些东西,这种很难再起一部分业余时间从底层学习如何搭建类似云服务,实践起来一般更像是熟悉他们的使用说明代码以及和云服务平台的客服开发沟通,而这又取决于公司老板跟哪家谈好了买谁的云服务长期合作。
上述对于技术点方面的一些实践上的疑惑吧,就感觉如果真的只是满足于做技术,那确实很难找准自己在行业里坚不可摧的立足点,这种感觉就很不真实,总是会感觉在被大潮和公司合作关系和战略所摆布。
而我这个从业经历跟传统开发,传统测试,传统运营客服和传统产品又很近,我跟他们交流能学到一些业内通用流行技术信息和通用产品设计思路,这种多部门的粘合性,反而促成了我一些跟别的测试或开发不太一样的经历,我能做的事情跟公司业务上能比较好的见缝插针,还有能及时了解系统运行的弊病,以及从行业需求去了解战略方面的一些产品规划前景。
可能因为这些经历吧,看到公司管理的一些乱象,也逐渐萌生了后续规划,比如我自己能不能也去开个铺子在行业里分一杯羹呢?
目前在学习公司管理还有会计算账方面的一些技能,技术方面也在保持关注,如果未来能做一些自己的事情,至少也能了解什么技术职位该招什么人(笑),至少保持学习的态度技术敏感度这个长期老本行的优势点还是在的;

还有感觉行业内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搞好关系真的很重要,除了必须要有决心去完成一件事情时卷一卷,其他时候还是别卷同事,这些人无论老中青,肯定有跟自己一样暗流下蠢蠢欲动的鱼,未来都是自己行业内发展自己职业路线的宝贵资源,无论继续内推当打工人,还是出去搞事情,人际关系真的在每个时代都很重要,哪怕是不喜欢的人,留在朋友圈里偶尔看看他们发的言论,也可能给自己提醒一些不一样的讯息。

以上就是浅谈一些个人经历和思考路径方面的经验吧,具体行业隔行如隔山,个人技能树和社会资源还需努力自己去打怪攒exp,各位共勉。

标签

发表评论